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文化 - 人物故事 - 正文

任家智,现任中原工学院精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棉纺精梳技术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咨询专家、《棉纺织技术》编委、河南省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致力于棉纺精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向的研究。曾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多次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省、市级奖项,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19年9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潜心育人 桃李满天下

作为纺织学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全国知名的精梳技术专家。多年来,任家智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全心投入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之中。

服务河南纺织工业发展需要,提升河南省纺织工业技术水平,人才支撑是关键。作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专业的负责人,任家智带领团队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严密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时任纺织学院院长的任家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具有纺织工程基本素质、较强纺织品设计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改革。自2005以来,任家智教授组织编写出版了《纺纱学》、《纺织工艺学》、《纺织品设计学》、《纺织企业管理》、《纺织商品学》等一批特色教材,组建纺织品设计教学团队,建成二十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及五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近几年来,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在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中捷报频传,人才培养质量及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

担任硕士生导师以来,任家智已指导数十位研究生毕业,为我国纺织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在纺机巨头瑞士立达公司、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等单位均活跃着他的学生。他指导的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屡次获评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并得到行业专家的好评。

结缘“精梳” 勤于创新结硕果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接触郑州国棉四厂A201C精梳机改造的项目后,任家智对机器运转过程的独特性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将精梳机的运动原理及设计理念研究透彻,他每天下班后前往企业,深入剖析机器的工作原理、运动过程。他从精梳机传动系统出发,通过自学计算机编程技术、机械原理等一系列非专业知识,研究了关键部件对性能及纺纱质量的影响;针对老机运动特点,任家智对钳板及分离罗拉传动系统进行设计改造,有效地提高了设备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造后的精梳机速度大幅提升,纺纱质量明显改善。从此,任家智与精梳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精梳是纺纱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精梳机通过精梳梳理元件排除生条中的短纤维、棉结及杂质,提高纤维长度与整齐度,改善纤维伸直、平行与分离效果,最终提高纱线质量,使布面呈现较好的光泽度、手感及外观质量。

精梳机的速度与梳理效果决定着纱线质量及纺纱成本。长期以来,国内精梳机的设计研制主要源于国外精梳机生产企业的设计理念。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创新能力不足,为推动精梳机科技进步,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任家智连续跟踪国外精梳技术发展,通过对瑞士立达公司开发的E7/5、E7/6、E60、E62型精梳机多年研究,以及对新型高效精梳机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深入探索,从材料的选择、钳板运动规律的计算、分离罗拉传动系统的设计到精梳机对纤维适纺性的探讨,他对精梳机的整体运动系统研究透彻,并不断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骄人成果。国内外诸多纺机企业争相聘请他作技术顾问,解决在精梳机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问题。2002年,任家智获得了河南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创新的关键是将成果实现产业化,最终转变成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此,任家智建立了一个科研团队,专门以培养科技人才为导向、以解决精梳实际技术难题为目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又成立了精梳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可以将理论研究迅速转化为产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的平台。2012年,实验室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获批“全国成套精梳技术研发中心”。

节能、减振、降耗、降噪是评价精梳机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国外精梳机企业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进口精梳机纺纱速度可达450钳次/分~500钳次/分,且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噪声较大、纺高档纱受限、纤维较短的国产原棉适纺性较差以及价格较高等。针对上述问题,任家智带领团队组织攻关,在原有基础上,经过3年潜心研究、探索和改进,通过建立分离罗拉、钳板开闭合运动及锡林梳理的组合模型,对精梳机系统优化,在高效、高速、节能及适纺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任家智主持研发的新一代高速节能精梳机和与之配套的高效条并卷联合机生产速度可达到520钳次/分和150米/分。

成功背后,是任教授忙碌的身影,为实现技术突破,实验室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带领团队反复实验、测试,无论寒暑,如果哪天机器停止运转,那一定是他又去企业调研了。

打破“垄断” 坚定信心铸辉煌

由中原工学院联合企业研制的高效节能精梳机,最高车速由原来380钳次/分提高到520钳次/分(国外为500钳次/分),锡林梳理弧面由原来的90°扩展到110°及130°(国外均为90°);精梳可纺纱由原来的高支纱扩展到中低支纱,适纺纤维最短长度由25mm(国外技术)扩展到22mm;与原有机型相比节能9.9%;设备价格为国外进口的三分之一。高效节能精梳成套设备的成功研发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高端精梳成套设备的技术水平,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精梳机的差距,为国内精梳机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投入市场以来,任家智主持研制的精梳机在国内25个省市106家纺织企业使用,并远销国外;2016年市场占有率55%,而进口精梳机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75%下降到45%,一举打破高端精梳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013年,由任家智主持,校企联合完成的“高效节能精梳关键技术及成套精梳设备”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任家智主持的“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长期以来,国内精梳厂家一味借鉴瑞士立达精梳机设计理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目模仿导致形似神不似,精梳机的许多性能指标与国外设备相差甚远。任家智坚定地认为,科学研究是为了推动国家发展、推动行业进步而生,科学研究最终要经受企业、市场的检验,产品研发过程中不能盲目抄袭,要有自己的设计理念。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他辞去了纺织学院院长的职务,“我不要什么职务了,我要把‘精梳’这件事踏踏实实地做好”。从纺织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后,作为中原工学院精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有了更多精力与时间专注科研,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反复实验,新一代精梳设备已经成型,不但解决了棉纺的问题,同时也彻底攻克了困扰业界多年的化纤精梳难题。

在多年实践发展中,任家智走出了一条携手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他的价值追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福国家和人民,也成就了一个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任家智教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恪尽职守的高尚风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淡泊名利、敢为人先的可贵担当,是新形势下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模范人物,是全院乃至全校教职员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榜样。(通讯员 陈宇恒 冯清国)

上一篇: ★身边的榜样 为你喝彩:暖心“阿姨”张爱萍 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

下一篇:★身边的榜样:姚晓鸣 以德立身 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