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文化 - 人物故事 - 正文

化学实验室里的设计师

——纺织之光获奖教师张留学访谈

     ----------------- □ 记者 陈维城 ------------------

   张留学: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原工学院委员会一支社副主委,河南省化学学会理事。2014年纺织之光获奖教师。

从教是儿时梦想

   “纺织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学科的进步。”聊及专业话题,张留学老师显得分外精神。2003年,正当大家采用双氧水对抗“非典”肆虐之际,张老师却萌生出一种新想法,提出“光催化抗菌纤维”的理念。光催化抗菌纤维是采用化学合成技术将纳米二氧化钛与高分子材料实现完美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将纳米二氧化钛接枝负载于纤维表面,实现了光触媒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由于光催化反应是在纳米二氧化钛粒子表面进行,因此,负载于纤维表面并经过适当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在光照下产生具有氧化能力的粒子从而使纤维具有抗菌性能,先进的制备工艺使纤维同时具有接触性抗菌和光催化抗菌的双重功效,成为抗菌防病的有力武器。这个项目也是张老师参评本年度纺织之光奖的入场券。

   张老师娓娓道来,言语间无不流露出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从中学时期接触到化学学科,化学就与张老师相伴至今,热情有增无减。

   从小家境贫困的张老师,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中考填志愿时,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张老师选择填报了“师专”。当年的班主任付国语老师知道后,悄悄给他改成了“高中”,并告诫他:“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正是这句话,影响了张留学老师的一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经过高中三年的刻苦学习,1985年,张老师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回忆当年的情景,张老师非常感念付国语老师。

    闻名学界的兰州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46年,在这个知名学府接受了四年洗礼后,1989年,张老师进入西北矿冶研究院精细化工研究所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为了在学科领域有更大的发展,2003年,已是高级工程师的张老师,毅然辞去了研究所工作,考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从兰州大学原党委书记苏致兴教授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三年艺成。2006年,张留学老师离开了工作生活20余年的大西北,回到了故乡河南,被我校人才引进。“我儿时的梦想就是当老师!”被搁置20余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如今谈起来,张留学老师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育才需因地制宜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实验能力是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进入我校后,张留学老师结合我校实际和自身十多年的研究所工作经历,提出“一体化、多层次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该教学模式分为基础实验阶段、综合实验阶段、设计研究性实验阶段三个层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基”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三基”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根据我校教学安排,将化学实验独立设课,避免重复实验,加强各实验之间的联系性、递进性及完整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实验阶段,张留学老师强调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使同学们打下扎实的实验基本功和标准化的实验操作技术,培养同学们的“三基”实验技能和自信心。综合实验阶段,注重二级学科交叉。其中的“长程综合实验”,不仅解决了实验室大型设备台套数少,只能演示实验的问题,更培养了同学们“三基”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实验设计能力。设计研究性实验阶段,注重专业的综合应用,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培养同学们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实验操作、报告撰写,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研发能力。

   张老师介绍,材料与化工学院还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中,也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老师的相关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训练,为同学们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和条件,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将自身优势最大化,张留学和其他老师一道推动着我校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张老师先后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人品是最高学历

  “立足本职,建功立业”。这是张留学老师的人生追求。    张老师奉行“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其构建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中,注重发挥考核体系的激励作用,多样的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实验数据作弊,也有利于学生诚实品质的培养。

   张留学老师还创建了“自主互动式”实验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模式教师主讲、学生照单抓药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同学们预习实验的效果。通过“学生讲解-同学挑错-老师点评”等环节,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沟通。

   张留学老师坚持“人品是最高学历”的育人原则。“学生取得成就就是自己获得的成功”。当年班主任付国语老师的悉心教导,深深影响着张留学老师。

   “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能专业,专业才能专家,专家才能一技之长,务实不好高骛远”,是张老师多年工作的体会。张留学老师针对于化学相关学科的学习特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是基础,动手能力要高于理论学习。

   从科研岗位到教育行业,张留学老师华丽转变,实现了“园丁梦”。他勇于挑战、敢于突破,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跃身成为化学实验室里的设计师,为化学学科人才培养,倾注了自己一份心血。“人品是最高学历”,更为学子们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为师真谛,引领着莘莘学子不断前行,成长成才。

上一篇: 中原工学院2015年10月“善行义举榜”

下一篇:中原工学院2015年9月“善行义举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