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起源
清明节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人人都思念已故的亲人,所以在清明节前后烧纸钱,以此寄托思念之情!作为新时代的中工人,咱们应该告别旧俗,文明祭祀,从我做起。
低碳祭祀。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低碳祭祀,采取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网上祭故人等方式祭奠,也可采取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清扫墓碑等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做到低碳祭祀、绿色祭扫,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
安全祭祀。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祭扫秩序和焚烧秩序,不在城区路边、广场、小区、草坪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冥币、燃放鞭炮;提倡乘坐公交车辆出行,驾驶机动车辆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重公共和个人安全,不携带易燃、易爆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
节俭祭祀。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摒弃低俗愚昧的祭扫方式;倡导厚养薄葬,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网络祭祀。倡导网络祭祀,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等网络平台,传播故人留下的好家风好家训、追忆故人生前的感人故事;可依托中国文明网、全国未成年人网等网站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和发动广大未成年人及家长进行网上祭奠,献花留言,撰写心得体会,发表感言心声,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
中原工学院文明办
2017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