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退休教师徐联正退而不休,放弃舒适恬淡的晚年生活,选择做一名关心下一代的党员志愿者,从来不要任何报酬,全身心投入到引导和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中去。退休近20年来,无偿为大学生、青年教师、社区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报告700余场,受众20余万人次。就在去世前一天,徐联正老师还在参加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并为师生上党课;去世当天,他参加了“迎重阳、庆国庆”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座谈会。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徐联正老师用毕生的心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被大学生亲切地称为“老师爷爷”,退休后,中原工学院教师徐联正坚持义务为大学生做讲座。他无私付出、不计任何报酬的好人好事,赢得了广大师生社会认可。徐联正先后荣获“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8年12月,中央文明办向徐联正颁发了入选中国好人榜上榜证书。
“我在20多岁时和雷锋同志是一个时代的军人。我见过雷锋同志,还听过他的‘苦孩子好战士’为题的报告……”2019年9月19日下午,在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三号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80岁的徐联正正在给理学院2019级新生做理想信念专题报告。讲台上的徐联正,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身材不高但腰板硬朗,声如洪钟,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中不时夹杂一两句方言,给人感觉就是在同自家爷爷唠嗑。可容纳2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没有人交头接耳,更没有人玩手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窗外,淅淅沥沥,正下着秋雨,透过寒意,让人感受到的却是徐联正这位耄耋老人赤诚火热的心。
这场关于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的报告是徐联正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为大学生作报告的一个缩影。自2001年从中原工学院退休后,他没有让自己过舒适恬淡的晚年生活,而是选择做一名关心下一代的党员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了引导和帮助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中。十八年来,徐联正不顾妻子和儿女的反对,克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和年老记忆力差等各种困难,根据大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群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要求,认真调查研究,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报告700余场,覆盖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10余所高校、社区,累计受益学生、青年教师、社区群众20余万人次。
“是党培养了我”
“我生于1939年,1961年参军入伍,和雷锋同志是同时代的军人。1962年在部队入党,在党组织的教育下确立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带着这个初心和使命,1965年,从部队来到中原工学院”。2019年9月12日,徐联正在中原工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会上作典型发言时动情地说。徐联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61年,徐联正参军入伍。那个年代,正是全社会轰轰烈烈学习雷锋的时代。第一次听雷锋“苦孩子好战士”的报告时,徐联正被雷锋同志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是夜,雷锋热心助人的情景在他的脑海一遍遍闪现,“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个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他久久不能入睡,萌生了要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的决心和信念。不久之后,为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他报名参加校外辅导员。像雷锋同志一样,从1963年6月至1965年12月,徐联正先后担任了安阳市安阳桥小学、豆腐营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对小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理想信念教育。两年的校外辅导员经历,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雷锋精神的崇高和伟大,也更坚定了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帮助下一代成长的决心和信念。
1965年底,徐联正从部队转业来到郑州纺织机电学校(现中原工学院)工作。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团委学生秘书,校办工厂车间指导员,电气系(现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工商管理系(现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于2001年退休。
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党的严格培养,影响了徐联正的一生。在校工作期间,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徐联正总是想着如何为学生、为学校、为社会多做贡献、多尽一份责任。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是党培养了我。”的确,部队的教育和党的培养,让徐联正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把这个理想信念当作自己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并为此矢志不移。退休后,徐联正不忘“践行雷锋精神,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多做实事”的初心,坚持义务给大学生做理想信念讲座18年。这个初心像迷雾中指引航向的灯塔,更像璀璨夺目的红日,给了徐联正坚强的支撑和不懈的动力。
“工作是享受,学生是可爱,经验是积累,信仰是动力”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日趋深刻。“茉莉花革命”“占中运动”“香港反修例”……各种颜色运动此起彼伏,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样,接触的信息纷繁复杂,而他们缺乏鉴别力和判断力,极容易被蛊惑。青年大学生亟需有人在理想信念方面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能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和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徐联正看到了这一点,他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会议期间,徐联正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大会资料,全方位多层次学习大会精神。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徐联正花费十多个昼夜,撰写出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讲稿,以民间义务宣讲员的身份为学生作38场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理论和宣讲经验,认真思考、数易其稿,撰写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稿,再次以民间义务宣讲员身份举办了40场宣讲。退休十八年来,徐联正义务为大学生举办700多场讲座,累积20多万人次听讲。直到现在,一直有无数人问他,不去享受舒适恬淡的退休生活,这么耗尽心血地折腾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徐联正的回答义正辞严、铿锵有力:“我要让我们的年轻人知道,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更要让他们警惕,西方反华势力时时刻刻都在梦想着改变我们国家的颜色。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四句话:工作是享受,学生是可爱,经验是积累,信仰是动力。”徐联正说,这是他工作几十年来的最大体会。他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够给学生讲出来这么多道道儿,最紧要的还是和自己的工作经历有关,与学生不间断打交道有关。
从事过学生工作的人都知道:学生工作纷繁复杂,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以及给当事学生带来的影响,对一名学生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退休前,徐联正一直从事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对待,有时候甚至比子女还重。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学生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经济上、生活上的困难,徐联正都记挂在心里。端午节,他把家里的麻叶、粽子送到学生宿舍;周末时间,他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把温暖送到孤寡老人身边……这样朝夕相处,徐联正和他的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995年,中原工学院建校40周年时,徐联正工作过的电气系回校毕业生200多人。在座谈会上他喊出了全部学生的名字,并说出他们的家庭以及工作地点,令在场的师生非常惊讶。2018年10月,已经毕业50年的校友们再次回到中原工学院时,徐联正当场喊出三分之一学生的名字,在场师生感动得泪流满面……正是基于这种师生之间牢不可破的情谊,很多学生毕业后仍坚持和他联络,数千封书信整理了整整一麻袋。在这些来信中,有向他汇报思想的,有找对象向他征求意见的,有谈工作中的困惑的,也有分享成功喜悦的……徐联正觉得这些学生书信中的案例很有价值,便专门整理编写了一本《大学生素质能力与培养(案例教学)》。在书中,徐联正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毕业生真实经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退休后,徐联正在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开设了大学生素质能力与培养公选课。这门课,他讲了13年。由于每门公选课的名额也有限,每年的全校选课时间,总有学生给徐联正反映:“徐老师,又没有抢到您的课……”
“学雷锋精神、树优良学风”“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与就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些都是徐联正讲座的主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徐联正的讲座主题也不相同。他的讲座主要是围绕“新时代理想信念”主题展开。在这个主题讲座中,徐联正会给学生谈到我国古代的辉煌、近代以来遭受的屈辱、现代的崛起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通过纵向横向对比,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他通过归纳援引近百位中原工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以及从他们身上发掘出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品质,对学生提出了“三个务必保持:保持高中学习干劲、保持谦虚谨慎思想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生活作风”“三个抓紧:抓紧适应大学学习方法、抓紧适应大学生活、抓紧适应专业”等具体要求,并总结出大学生需要加以培养的政治洞察、实践动手、自我修养、开拓创新等15种工作能力。由于内容接地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需求,学生们都喜欢听他讲。每场讲座都会吸引200到500学生到场,秩序特别好,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玩手机,精彩处掌声雷动。有时场地比较小,不少学生没有位置,就选择站着听讲,甚至还有不少学生追着连听几场。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王利,上大学时听徐联正的讲座,成为老师之后邀请徐联正给自己的学生作讲座。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辅导员段瑞婕每年都会邀请徐联正为学生作报告。她告诉记者,徐老师的讲座能为学生指明学习生活的方向。作为一线辅导员,她要向徐老师学习,“艰苦奋斗、不怕吃苦、一切从小事做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与同学们共同成长。中原工学院理学院2019级学生吴晓兰听完徐联正讲座后表示,“徐老师爷爷心系我们成长,亲切和蔼,听他的报告,感觉就像是爷爷在和我们讲过去的事儿一样,如润物之水,静静长流。老师爷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德才兼备的内涵,值得我们青年学生学习。”
“不要任何报酬,不给任何人添麻烦”
听过徐联正讲座的人,邀请徐联正给学生做讲座的人都知道。徐联正有三个规定:一不要报酬,二不要纪念品,三不麻烦任何人,自带白开水。
徐联正住在中原工学院中原校区家属院,位于中原路和桐柏路交叉口东北角。这个位置距离他经常开展讲座的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4公里,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26公里,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9公里,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30公里……每次接到邀请他前去讲座的电话后,为了能够准时赶到报告地点,不让学生等自己,同时也给学生做个守时榜样,徐联正经常来不及吃饭,带上白开水、面包、饼干、咸菜,匆匆忙忙去赶公交车,在等车的间隙吃一点。他的讲座,每场持续两个小时。有时听的学生比较多,邀请单位就安排两场,两场紧连着,一讲就是四个小时。饿了,徐联正就在讲座休息间隙吃点面包、喝点白开水。很多时候,为了不耽误学生的专业课,讲座时间只能安排在课程比较少或者没课的晚上。这样,讲座的时间加上坐公交车往返的时间,徐联正结束讲座回到家中,往往都在晚上10点以后了。也有单位觉得过意不去,给徐联正硬塞红包、纪念品。徐联正均是坚决拒绝,当场退回。对于不收报酬的原因,老人是这样解释的:“一是退休金够用了,很满足;二是如果收了报酬,听的人就少了,就也就违背了自己育人的初心”。
徐联正不仅不收取报酬,他还主动拿出自己的钱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任炳全,中原工学院退休职工,孤寡老人,参加过朝鲜战争。做学生工作时,徐联正组织电803班学生义务照顾退休后的任炳全,电803班毕业后,接力棒传递给了电821班……他组织带领学生,一棒接一棒,照顾任炳全老人,直至老人安然离去。2012年5月12日,中原工学院校友、当年电861班的程志刚患癌去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得知这一情况后,徐联正和当年电861班程志刚的同学,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承担起资助程志刚妻儿和父母的责任,一坚持,就是7年!2018年9月25日,徐联正回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内乡县大栗坪镇中心小学,亲笔给156个孩子,每人写了一封信,拿出15600元退休金,在每个信封装了100元钱,让孩子们买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多学知识,不怕吃苦,做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徐联正用“三全”总结自己所做的讲座:“所有的讲座全都有照片,所有的讲座全都给学生留有联系方式、所有的讲座全都有记录”,老人一边说,一边拿出自己保存完好的、视若珍宝般的一摞笔记本,自豪地展示给记者看。这个时候,徐联正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深情,让人已经全然忘记,无数个夜晚,为克服年老记忆力差,老人常常半夜三更起床,用笔记下突然涌现的观点……
“不要任何报酬,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坚持这么多年,究竟是为什么?用这位耄耋老人自己的话说,“这么多年,我不但是讲授者,也是学习者,通过准备讲座,我也在不断学习,自己收获了很多。成千上万大学生称呼我‘老师爷爷’,我觉得学生就是我的亲人,我很幸福。我虽然老了,但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我用知识修身养性,实现梦想。我用传统道德、用雷锋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启发年轻人,与时俱进,我也年轻了”。(通讯员 毕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