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织就精彩人生
——访2015年度纺织之光获奖教师何建新
---------------------- □ 记者 安心怡 ----------------------
何建新:我校纺织学院副院长,博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纺织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2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2014年度第十二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5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
醉心科研:丹心绘就织锦人生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原料消耗大国,在原料方面一直存在着巨大缺口。作为多年从事纺织材料研究的专家,何建新老师利用我国资源丰富且容易再生的竹材、秸秆等低价纤维素资源提取出再生纤维用浆粕,研究废弃蚕丝、羊毛等蛋白质资源的纤维化再生机理、工艺和应用。他采用化学方法提取了毛竹单纤维,发现竹纤维没有棉纤维的天然扭曲,但有麻类纤维的横向节纹,竹纤维的长度比棉、苎麻和亚麻短得多,因而要得到纺织用的竹纤维必须通过胶质形成束纤维。此后,何老师又陆续研究了竹浆粕在漂白流程中的XPS分析、竹浆纤维与几种浆粕纤维形态及结构的比较、竹纤维素纳米晶须的结构与性质等课题,为纺织材料研发提供了新视角。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只有积极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才能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河南南召柞蚕解舒率和出丝率高,生丝拉力强,轻薄柔软,珠宝光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纤维皇后”的盛誉。雌性柞蚕蛾具有10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号召,何老师正带领团队,进行提取河南南召柞蚕蛋白制作蚕丝面膜的课题研究。此外,何老师还积极关注蚕丝纳米纤维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利用世界稀有而我国特有的野蚕丝素进行静电纺丝制取纳米纤维,用于组织工程支架,希望能够在生物医学领域实现新进展。
从读博期间从事生物质纤维的制备、纺丝和应用研究,到博士后期间进行静电纺纳米纤维组织工程支架和骨仿生材料研究,再到目前转向功能性纳米纺织材料,包括纳米纺织纤维的纺纱、纳米纤维在生物领域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再生纤维素和蛋白质纺丝的研究,何建新老师始终钟情于纺织行业。抛开传统的“纺织只是织布”观念的束缚,何老师把纺织和纳米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开辟出了纺织研究的新天地。2012年,何建新老师历时五年研究申报的《基于纳米纺织技术和电流驱动矿化构建纳米仿生骨的研究》和《喷气纺纳米纤维成纱机理与实验》两个项目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此外,何老师还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1项、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1项、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项目1项。
心无旁骛,方能长久。谈到诸多研究成果背后的付出与艰辛,何老师却显得很平静:“每件事情都需要慢慢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就算失败了也没事,大不了重新再来呗。”正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孜孜追求,才成就了何建新老师的织锦人生。
知行合一:悉心培育纺织英才
从严执教,悉心指导。“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把课上好”,这是何老师最朴实的教学追求。他始终认为,老师走进课堂是肩负着使命的,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可能传授给学生,做学生的楷模。
课堂上,他带着感情教书,竭尽所能,奉献一切;课堂外,他把学生看做亲人,耐心教导,平易近人。何建新老师认为,对本科生来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融行动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何老师牵头创建了纳米材料实验室、纳米材料研究室、纳米材料测试室,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科研实践平台。何老师利用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对学生在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注意事项等方面提供指导,对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数据引用、画图和总结方法等一一讲解,甚至逐字逐句给学生批改。
在学院及何老师多方共同努力下,纺织学院第二课堂目前已形成规模,包括河南省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人才创新计划等,囊括了和其他学校联合培养的博士和硕士,实现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良性循环,科研氛围相当浓厚。何老师说,在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难的情况下,能把第二课堂做成如此规模并形成稳定梯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此外,何老师积极参与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参与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制定;参与纺织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申报工作等,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省级教学团队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的骨干成员,入选2008年度中原工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计划,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攻坚克难:倾心攀登纺织高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2年发布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建设纺织科技强国的“361”目标,即技术装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三大能力”提升,发展新型纺织纤维材料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加工制造技术、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应用技术、先进纺织机械制造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和纺织科技基础性研究“六大技术”,推动纺织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体系”目标任务。何老师从纲要中嗅到了纺织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就是用新材料和新装备改造传统的纺织行业,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如果你感到很辛苦,是因为在攀登高峰。”这是一句流行语,用来形容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非常合适。如果纺织人常常感觉路难行,那是因为中国纺织业正在向高端蝶变。作为有百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如何面对市场化生存?何老师的答案是,换一种活法。
作为一个大学毕业之后就没有离开过纺织行业的纺织人,何建新老师已经把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纺织业。面对纺织业没落为夕阳产业的这一说法,何老师更决心倾其一生将纺织业打造成为高科技产业,以此来强化纺织业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采访最后,何建新老师深情地说:“作为纺织人,我始终认为,纺织依然是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人民生活所必需的产业,是前景广阔的产业。随着未来科技发展和资本化水平的提高,纺织行业必将再创新高峰。我永远不会后悔从事纺织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