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教育的时代弄潮人
——访2015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车战斌
----------------- □ 记者 游海龙 ----------------
车战斌: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教授,2015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产业合作专家组首批专家,河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河南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软件服务业协会理事,河南省服务外包协会秘书长。
车战斌老师198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我校任教,至今已有33年,先后担任我校电气系教师、电气系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务,1991年曾经到日本工作访问两年。1996年担任我校教务处教研科科长。在教务处工作期间,车老师带领学生开发了我校第一个学分制选课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还和张启峰、杨明军等老师自主设计并建设了我校第一个校园网,使我校成为河南省最早建设校园网的学校之一。在河南尚没有电子设计大赛赛区的情况下,车老师率先组织开展电子设计大赛,使我校在河南设赛区后成为永久组织竞赛的学校。
2004年,国内对日外包业务刚刚开始,很多企业缺乏日语和软件人才。车老师当时在北京学习,又有赴日交流的经验,受到很多企业的高薪赏识,但他还是决定回到学校,此后,开始了10多年的我校软件学院建设。他说从担任教师的第一天起,心中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就挥之不去了。
以实践贯穿教学始终
2001-2002年,车战斌老师在日本筑波大学做了两年访问学者。访问期间,他深感国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回国后,他便致力于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国内原有的软件教学遵循的是大一自然科学基础、大二专业基础理论、大三专业技术、大四工程实践的模式。学生在大三阶段才真正开始制作软件,因此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很难满足当下企业对于创新型软件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个情况,车院长打破了传统模式,采取基础理论与技术实践齐头并进学习,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
“学生第一、二年就要掌握基本的软件制作和架构技术,到了第三、四年要在软件功能和创新上下功夫。现在企业青睐的都是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软件。”从给学生上第一堂课开始,车院长就有意识地把实践理念植入到学生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简单的软件开发制作。在这样的实践设置上,二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可以做出类似下棋、QQ这样的基础软件了。车院长说,只有亲自去做一个小项目,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把没学的知识也很快地补起来。
到了三、四年级,学院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上有了更高要求。学生制作的软件开始向实用性和创新性靠拢。经过两年的拔高训练后,学生在毕业时已经能够很娴熟地制作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软件成品。车院长自豪地说:“在‘滴滴打车’还没出来的时候,我们软件学院的学生就已经做出了具备同样功能的产品。”在车院长的带领下,软件学院初步建立了“以技术课程优先、理论精炼够用、实践贯穿始终”的软件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成功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先技术、后理论、再提高”教学模式的转变。
打造“三分式”教师团队
像电脑和软件的关系一样,好的教学模式相当于电脑的软件,软件再好,也需要“教师”这个“硬件系统”来驱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车院长针对学院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工程能力弱、软件开发资质教师少的现状,开始了院内师资建设、校内师资聘任、企业师资引进的“三分式”教师团队打造。
软件学院目前共有员工33人,其中教师20名,他们是软件学院整体教学运行的核心,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校内实践以及专业课程的讲授。他们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所以车院长在强调教师要通过科研和社会服务保持自身技术和教学水平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车院长说:“学生来到我们软件学院,绝大部分人是想好好学习的。一些悟性好的学生,很快就入门了,那些没入门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去引导他。一旦学生产生了‘我学不会,我放弃了’的想法,再想领进门就很难了。”每天晚上七八点,软件学院的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学生和老师经常在此讨论问题。师生关系,就是在这一晚又一晚的指导中变得越来越融洽。
对于软件开发所必须的基础类课程,例如高等数学和外语课程以及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相关院系已经是很成熟、系统的课程,且有较强的专业教研团队支撑,因此学院则从校内其它相关院系聘任专业教师前来讲课,这样节约的开支还可以用于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方面。
工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面对软件学院大部分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企业实际工程能力不足的现状,为保障教学质量,学院从企业聘任一线软件开发工程师到院任课。与此同时,学院还定期邀请国内知名软件工程师、企业老总来院开展讲座。车院长说,这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笔精神财富,由他们告诉学生当前行业的需求,会更有说服力,学生更认可。
“1+X”新型人才培养战略
好的教师团队,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软件学院成立后,车院长着力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划分出的卓越班,课程进度更快,实践能力要求也更高。对于这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学院安排导师带着他们做项目。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指导下,学院还采取了“1+X”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在软件工程专业这一个本科专业基础上,学院紧跟时代步伐,拓展了互联网营销管理、网络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金融信息化、大数据五个培养方向,为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车院长说,软件行业成也时代,败也时代。是时代造就了软件,所以软件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培养方向。车院长的眼界在软件学院师生中广受赞誉,他们都说车院长是那个站在时代潮头的人,总是能看到软件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2013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早已从神坛走向生活,短信、图铃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迅猛发展,也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个时代。车院长正是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所以率先在软件工程中分出了互联网营销管理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互联网营销相关知识,具有互联网营销实战经验的高素质、实用型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人才。为了加强人才培养,2013年6月,我校与百度营销大学签署了“合作共建百度互联网营销实验室协议”。百度在互联网营销管理上是行业的顶尖企业,车院长说,签署协议就是为了把国内顶尖的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引进校园,让学生获益。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国内掀起了一场大数据互联网革命。早在《纲要》出台之前的2014年底,车院长就看到了大数据方面的人才需求,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增加了大数据专业方向。2015年已经招收了第一批大数据专业方向学生。未来,信息技术将远远超越“移动互联网”的范畴,向着物联网、泛在网络和泛在智慧的集合体发展,软件学院也将紧随时代,增加新的专业培养方向。
软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学院建院以来,已经与包括东软集团、文思海辉等50多家知名软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软件学院都会与工信厅共同举办“河南省软件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聚在一起,共同谋划河南省软件行业发展和软件人才培养战略。在车院长的带领下,软件学院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85%以上从事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学生遍布北京、上海、武汉、杭州、深圳、郑州等大中城市,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