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键上的青春与信仰
-------- □ 记者 安心怡 通讯员 广电132班 王玲 -----------
琴声从指间宣泄而出,时而铿锵热烈,如水阻江石、浪遏飞舟;时而悲怆委婉,如风啸峡谷、百折迂回;时而放浪豁达,如月游云宇,水漫平川……那波涛澎湃的琴声,像歌唱,像哀诉,像神秘的欢呼,仿佛绞着双手伸向太空,在傍徨迷惘的兴奋之后,又复低到弱的呜咽声里,沉到深夜和寂静中……
河南省首届电视钢琴大赛总决赛中,我校王佩佩老师凭借一曲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征服现场评委及观众,斩获E组金奖。
音乐,是内心的诉求和知者的聆听
选择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作为参赛曲目,是个大胆的决定,连评委老师都说这首曲子难度很高,用作比赛是很吃亏的。“但我非常喜欢这首叙事曲,它包罗万象,不仅能体现音乐性,技巧上也非常难。选这个作为参赛曲目,是对自我的挑战。”佩佩老师坦言道。
《第一钢琴叙事曲》不单单是一首出色的钢琴作品,更是一首富于民族精神的英雄颂歌。乐曲的构成是一种变形的奏鸣曲形式,曲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钢琴技巧,复杂的指法加大了曲目演奏的难度。要想流畅地演奏,专业选手需要练习一个月,难度可想而知。可是在佩佩老师心中,这是一个富有乐趣的挑战。“如果拿出自己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曲目参赛,就失去了参赛的初衷。不断挑战不断超越,这才是比赛的意义所在”。赛前一个多月,佩佩老师全身心都扑在了练习曲目上,从生疏到熟练,从凝滞到流畅,尽力表达出整首曲子的抒情性和悲剧性。
对一首钢琴曲的完美演绎,不光要有完美的技巧,更要有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琴者既是演奏者,更是第一位的聆听者和创作者。佩佩老师从肖邦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着力揣摩乐曲蕴含的感情和诉求,力求完整还原创作者的创作心理。
正是这首佩佩老师认为是挑战,评委老师大呼意想不到的曲子,决赛评委、白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安德烈给出了全场最高分。佩佩老师说:“当安德烈老师现场点评时,我内心非常激动。至于比赛,不管分数如何,能够有人听懂你的内心,对我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也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让佩佩老师收获了实至名归的E组金奖。
从生活踏回青春,需要勇气
早在幼儿园的兴趣班,佩佩老师初次接触了电子琴这种键盘乐器,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之后在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钢琴训练。幼时学琴,和很多小孩一样,佩佩老师也会有厌烦情绪,但在妈妈的督导和兴趣的引导下,她坚持了下来。佩佩老师不仅在少时孤身到天津拜师学琴,更在大学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钢琴表演专业。可以说,钢琴早已融入了她的骨血。
从一个校园踏入另一个校园,前脚是青春,后脚则是生活与工作。当专业被搁置很久以后,任何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对熟悉的舞台心生距离感。佩佩老师坦言说刚看到朋友圈转发的比赛消息时,内心虽有波动,可一开始并没有参赛的勇气。
也许正是离开专业舞台太久的缘故,想要尝试的念头才愈发强烈。“我还是想在专业方面再努把力,毕竟参加比赛曾经是我的方向和目标”。为此,她特地登门拜访了老师,在得到老师和家人的鼓励后,佩佩老师决定参加比赛。
这次比赛是省内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钢琴盛事,在全省十八个地市对参赛选手进行层层选拔。从2014年11月开始启动报名,到最后进入总决赛,前后经历了四个月。闭关苦练和参加比赛的过程虽然累,但佩佩老师说有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和陪伴,苦也是甜。
比赛现场没有太多准备时间,大家在一起候场,对参赛者的心理素质也是很大的考验。佩佩老师说:“上场前肯定会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微笑的脸庞,轻柔的声音此时加快了速度,带着她所描述的那种兴奋。“因为你准备了那么久,肯定会很兴奋,会有表现的欲望!”对于专业的钢琴演奏者来说,她的情感与情绪是为了舞台和真正懂音乐的人而生的。
路还长,一如此次般走下去
校园时代曾经参加过“鲍德温杯”、“美国钢琴音乐公开赛”、“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等大型赛事,并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电视钢琴大赛对于毕业后的她是一个新起点,也是进入工作后,重回舞台的一个转折点。“迈出了毕业后第一次参赛的这一步,接下来会很有勇气去参加更多的国际性大赛。道路依旧很远很长,希望能接着走好走远。”这是佩佩老师对自己不曾放弃的专业憧憬与坚定。
她对于钢琴的喜爱是一种享受,她觉得能够把自己所学传授出去是一件有意义的能使自己更快乐的事情。“我非常想教钢琴,也希望遇到能够发挥钢琴艺术价值的学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希望自己能够因为钢琴得到认可和尊重,这是心愿。”无论是在学校文艺晚会的亮相还是跟合唱团参加演出,她在日常工作中也选择另一种方式保持着对专业的热爱。
所谓对钟爱之事,必是你为之付出过数不清的不眠的夜和倾注过所有的喜欢,怎么甘心就放弃呢?一朵艺术学府之花,在工科院校一样绽放得那么美,因为绽放的念头在她心中从不曾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