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为:师者的风采
-------------- 记者 杨娜 ---------------
“精【ts】、心【s】、邪【z】……”一走出学校讲课比赛的现场,便听见几位老师努力嘬着嘴型边走边模仿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发音。教室内也是热闹非凡:“听不懂英语也就算了,可是竟然连汉语也听不懂!”而引起这片惊叹的,正是来自外国语学院的陈大为博士。
陈大为,安徽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音史专业博士,于2008年开始在我校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任职,获得2011年度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人,2013年度中原工学院讲课比赛第二名,2014年度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河南赛区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绝学”不绝
音韵学,号称“绝学”。音韵书,亦被称为“天书”。陈大为博士的专业便是音韵学,实打实的科班出身。而他对于专业的选择,既非机缘巧合,亦非被调剂,而仅仅是出于兴趣。
宋人三十六字母,作为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古人用唇、舌、牙、齿、喉以及清浊来分别定义宋代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使之玄之又玄。课堂上陈老师借助国际音标使之科学化,并由此阐明了中古音到近代音的历史语音变化规律。2013年我校讲课比赛上陈老师正是用浅显的语言引入了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并借助部分河南方言保留了中古音的事实,成功引起了评委及旁听老师们对音韵学的关注与兴趣。
舌尖后音zh,由舌尖接触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现代汉语语音课上,陈博士正手持教棒、给学生示范唇形。他发音流利,咬字清晰,完全想象不到他是南方人。是的,陈博士是南方人,但是对语言却极有天赋。他不仅说得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更是考取了日语二级的证书,对藏语等与汉语有亲属关系的汉藏语系语言的发音也略通一二。他常常模仿安阳、南阳等地的方音作为尖团分流的例子,模仿相似的程度常常让本地学生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当他把这份天赋运用到自己所热爱的专业上时,“绝学”便不再是“绝学”,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被深深感染。宋丹丹,便是其中一个。
宋丹丹,对外汉语专业10级学生,在陈博士的影响下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并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硕士研究生。她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陈老师用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引导我走进音韵学的大门,之前从未接触过音韵学的我,对于这门课程真是又好奇又害怕,是陈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帮助。老师治学的严谨和热情,使我深受感染,并逐渐喜欢上这个被称为‘绝学’的研究领域,也因此坚定了专业学习的信心。”
三尺讲台,抒师者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便是他的舞台。在这舞台上,他永远精神饱满,神采熠熠。音韵学是枯燥的,他却使之鲜活。他教同学们河南方言调值的规律,对比河南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层层将“入派四声”的规律剥开。他在讲诗经押韵时,根据平日的思考与积累,解释现代部分节奏较为舒缓的歌曲即使不押韵亦情思悠扬的原因,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有所思考。同一门课,他每年讲的都不同,主要内容虽已基本凝练成型,但引用的例子、讲课的方式却与时俱进。同一门课,他每年都要反复备课,更新补充新的例子和知识点,陈老师说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教学热情的秘诀之一。
陈博士在学生中享有很好的口碑。作为他的学生,我仍记得初次上陈老师的课时,台下29双眼睛很敬畏、期待地盯着他(学姐传授:大为课讲得好,但是不好学,挂科率很高)。他走上台看,笑眯眯的,很真诚;穿着却又很正式,背笔直的,很精神;没有自我介绍,很简单地向大家问个好,便像老熟人般开始了讲课。
然后,整整三年,只要是他的课,同学们基本上都没有了课间休息。他一讲课就好像彻底陷入了一个他所喜欢的舞台。大学三年,他从现代汉语语音讲到古代音韵,从语法讲到汉字的演变,引经据典,博采众长。讲到兴奋处,眉飞色舞,如孩子般征询同学们的意见:“要不我现在给你们找一段这方面的视频?”他知识渊博,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解释一个知识点时,他的思绪像被一个线头牵着,带着你古今中外遨游一圈,看似跑题跑到八千里,可等你顺着线头绕个圈回来,才发现问题已经讲解得生动而透彻了;他率性而执着,用渊博学识浸染着他的每一位学生。他上课时眼睛平视,称呼他的学生总是用量词“位”,如“10级某某,是位学习特别用功的学生。”他生病的时候会先向我们道歉,请我们谅解;他对“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样的通俗歌曲显现出一副无法理解的表情,嘴里嘟囔着“这,这……”,神情不可思议。与风靡大街小巷的通俗歌曲相比,他喜欢的是经典的词,经典的曲,并引导同学们分析歌词里的押韵现象。“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就是这样一首首老歌的歌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股情怀也灌入我们心中。
大学遇良师,传道、授业、解惑
全校讲课比赛、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陈老师参加的所有这些比赛,无一例外都与教学密切相关。陈老师坦言,自己不喜欢参加和教学无关的活动,而参加比赛的过程也正是不断促进自己教学成长的过程。他说:“因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求做20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都要考虑到,这很考验教师对课程的熟悉程度与教学态度。”
陈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上课从不点名。最让学生纠结的是,他的课程临时抱佛脚是万万不行的。只要上课不认真,一不小心,头上就会亮红灯。29个人的小班,挂9个也是有的。但很奇怪的是:对外汉语的孩子不管专业学得好不好,都非常敬佩他;不管是否挂科,都一样喜欢他。用学生的话来讲:“大为哥不食人间烟火,率性执着。他对我们期望很高,总觉得他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他肚子里好像有一个小宇宙,一开口就洋洋洒洒两小时;他不下课,可是你有事却可以随时走出教室。他总是奔忙在各个年级的学生中间,可是当你需要他的时候,哪怕熬到半夜,他也总是在。”
同学们都说陈博士似文弱书生,却在一直笃定前行。在专业不被外人所理解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艰深的宋人三十六字母作为讲课比赛的主题。他说:“音韵学作为传统国学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在古代几乎人人知晓。现在除了专业学习者之外,却很少有人问津。我只是想将音韵学在讲课比赛这个公共平台上展示出来,希望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今年4月3号凌晨,陈老师的一位学生在空间里贴出了这样一句话:“大学遇良师,传道、授业、解惑。”解释这句话的是两张和陈博士聊天的截图,上面密密麻麻几百字记述的全部是陈老师苦口婆心劝解其不要放弃研究生面试的机会。 是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感激的心怀里,一位平凡的教师亦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