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生:数学,我一生的挚友
--------------- □ 记者:马铭瑶 ---------------
李士生:理学院教师,80后博士,2012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运筹学专业;获得2013年河南省第二界自然科学学术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工件具有退化效应的多代理排序研究》项目主持人。
我的数学之路
2013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委员会公布的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立项名单中,我校理学院李士生老师申报的《工件具有退化效应的多代理排序研究》项目获批,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项目的资助,是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的一次突破。
在某些实际问题中,工件的实际加工时间会因为机器的老化问题而增加,而退化效应就是指工件的开工时间越晚其加工时间越长。在实际的生产中,厂商要对误工的工件付出一定的惩罚费用,也要对提前完成的工件进行存储,因而也要为此付出一些存储费用。李士生老师主持的《工件具有退化效应的多代理排序研究》项目,该研究恰恰能间接计算出详细的最大收益,为企业需要给予算法程序的帮助,同时也为教学领域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李老师谈到,本科专业学习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研究生阶段投入到了运筹学的大部队中。用他的话说,以前从未想过要深入学数学,最终却成了要打一辈子交道的挚友。他爱数学,但没有像其他学者那样狂热,而是以他独特的方式与之交流。他的数学,不是最开始的愿望,而是被大学录取后的安之于心底的那份笃定。
读博期间,李老师去香港学习交流了一年。研究助理员的生活平淡却紧张,每天的朝九晚十,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研究实用性的注重,研究室仅有的几个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平时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与导师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几乎什么事情都是靠自己……这些都是与内地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但正是这种生活,才让李老师的科研变得纯粹单一,并且为他今后工作上的那份执着埋下了伏笔。
博士毕业后,李老师来到了中原工学院工作,开始了他三尺讲台的生活。李老师坦言,求学时代,教室上课、图书馆看书、自习室钻研,三点一线的生活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只单单钻研的心,已经让他的生活变得简单却多彩。现在,自己身为学校的“新人”,教学压力非常大,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教课、批改作业、开会等,“角色的转换”成了他的头等难题,用在科研上的时间与学生时代相比是少之又少的。“好在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领导的帮助,为我的前进铺平了道路。”李老师说,能获得项目资助,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支持。
科研,不仅要有钻劲,更要情有独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是国家为支持我国数学在二十一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设立的数学专项基金,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年轻人从事数学及其应用研究,培养更多的数学后备人才。
最初,李老师是朝着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前进的,然而和青年基金擦肩而过,却幸运地拿下了天元基金。谈起备战多代理排序研究的那段日子,李老师有诸多感触并总结了一些经验。他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基础研究,除了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外,申报项目的创新点要鲜明,素材要新鲜,研究方向要贴切,方法要合理,等等,这就要求申报人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研究方向和同行动态。
回顾申报项目的那段时间,李老师说,为了拿出好的项目申报书,连续多日埋头在图书馆找文献、查资料是常事,也经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绞尽脑汁。但遇到困难,李老师说,不钻牛角尖,联想分析,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能加深对研究项目的深刻理解。“带着问题找寻答案,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将之前一连串的疑难杂症一网打尽,令我茅塞顿开。”
目前,《工件具有退化效应的多代理排序研究》项目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最初,李老师是奔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前进的,尽管之前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命题、取材、实验、关注国内外最新信息和同行动态,但还是失之交臂。即使拿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青年基金的立项资助,他也依旧马不停蹄,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是他一直的心愿。“我是不会放弃青年基金的,35岁之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失败多少次都不会认输。”这大概就是科研人员对自己热爱的科学那份情有独钟吧。
提到科学研究,有人以为高深、晦涩、乏味,望而却步,只有深深热爱她的人才会走进她、沉浸于其中。李老师对数学的爱是独特的,对工作的爱是执着的,对科研的爱是深沉的。正是爱,让看似枯燥、艰涩的科学研究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