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桂:为学生树好德行的榜样
-------- □ 记者 游海龙 ------
李明桂: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概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荣获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公平分配理论研究(14FKS006)”。
李老师讲课很有特色,虽不属于激情派,却能把枯燥的理论讲得很接地气。他说,思政课的教学意义不在于学生最终考了多少分,而在于能否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有原则、有思想的人。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他始终把和谐师生关系看作是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让学生首先接纳自己,才能进一步匡正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不用扬鞭自奋蹄”
李明桂老师出生在农村,从小家境贫寒。在他18岁以前的人生中,跳出农村是他最大的愿望,而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在身边同学厌学纷纷走上打工道路的时候,李老师始终没有忘记初心,一直努力学习。1996年,李老师大学毕业后来到郑州四中担任政治老师。担任中学教师阶段,他行政教学两手抓,获得了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李老师觉得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无法给他提供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于是他决定继续深造。2012年李老师在苏州大学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原工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李老师说,教师这份职业是上天对他一直努力奋进的眷顾和肯定,所以他倍加珍惜。教学中,李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加班加点,搜集资料。为了让学生通过他的课关注到当下最新的动态,真正学以致用,他讲课从来不照搬原始教程,不使用陈旧例子。李老师的同事都说他是那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不管干什么都有一股子拼劲儿。
李老师坦言,严谨教学习惯的养成与读博期间导师吴声功教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吴教授在讲课时旁征博引,挥洒自如,那都是事先下足了功夫的。每次讲课前,吴教授都需要翻阅大量书籍文献,确保学生能全面地捕捉到学科发展动向。在科研上,吴教授更是不为名,不为利,一门心思钻进去。他对教学和科研的执着精神,深深影响着李明桂老师。李老师说:“一名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不是看他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得了多少荣誉,而要看他是否始终不愧对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思政教学是理论化的,更是生活化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李老师说,思政教学的理论思想要说服学生,既要“明修栈道”,也要“暗度陈仓”。
在课程设计上,李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比如讲授《中国近代史纲要》时,第八、九、十章与概论课的有关内容重复,李老师就采取略讲或点拨方式让学生回忆,重点放在历史理论、政治观念、价值取向上。对课程中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党的重要会议等学生熟悉的内容,李老师则让他们多角度思考,有什么实际借鉴意义。此外,为了突显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李老师还增加了“从两次国共合作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等现实话题,让学生更理智地审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了上好课,李老师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和典型案例,希望引导学生辨别是非曲直,抉择取舍,帮助他们透过纷繁的社会现象,找准个人价值坐标。
课上,李老师很强调和学生互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讲前,有10-15分钟的“自主学习”版块,学生登台讲课。交流主题和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可时事评议,也可演小品、话剧。这种“体验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更增进了师生交流。课下,李老师常常深入学生,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思政课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李老师说,思政课的教学重要的是让理论与学生个人生活建立联系。
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思政课堂的热点话题。李老师选取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进行深入研究,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来研究分配,指出要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重点应放在深化国企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最终李老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公平分配理论研究”于2014年12月获得立项。
大学思政课堂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阵地,当前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唯有用和谐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才能摆脱当下的教学困境。课堂上燃起的一次思想火花,最终凝结成了《践行和谐教育思想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论文,并获得了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李老师非常推崇“专题化教学”,该教学方法打破了一门课程由一位老师主讲的传统模式,而是将课程细化到专题,分别由研究该领域的教师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发挥教师专长。此外,李老师还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多项省厅级研究课题,论文《“资本“钟罩”与贫困固化的双重破除”》获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优秀社科一等奖。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又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教学进行实践检验,以教学促进科研,再以科研反哺教学,李老师的教学科研之路越走越宽。
“我所从事的是一份无上光荣的事业,因为我传递的是理论、理性和理想的力量。”李老师为自己是一名大学思政老师感到自豪,他始终坚信,思政教学不仅要授之以渔,更要树之以德,才能让学生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