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文化 - 人物故事 - 正文

石翠丽:教书是一种修行

------------- 记者 安心怡 ---------------

石翠丽:理学院数学系教师,2011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首届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数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12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标兵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河南赛区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创新教学 自成一体

新学期第一节《数学分析》课上,2013级数学类专业的学生就被这个看似温和的老师镇住了:上课不能玩手机、不能睡觉、不能穿拖鞋、不能说脏话;必须有同桌、必须带教材、必须带演草纸、必须把心带到课堂来;如果能够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不会批评女生,但对女生要求很严格……这一条条一项项说下来,学生有种回到高中的错觉。以后的日子,他们发现,石老师真的不是危言耸听。在她的课上,石老师总是拥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学生不在状态总会很快被她发觉;上课玩手机或者不听课一经发现,就被要求今后的每次课必须坐在第一排;不听课的同学就会被谈话、被提问;如果被石老师发现教材内容掌握很糟糕,就会经班长和学习委员指派专人辅导,还会被监督……

严格的课堂管理,热烈的课堂讨论,课前学生自主讲题环节的小舞台,时不时的课间沟通……一个学期相处下来,学生们突然发现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感觉:第一节课的分析课,他们总会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教室占座;课下的额外作业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全宿舍一起讨论分享心得;平常私下里女生们甚至会和石老师交流点女生的小玩笑、小烦恼。在他们眼中,石老师就是他们的大朋友,课上是严师,课下是益友。

“结合以上两个条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M12≤4M0M2这个结论,证明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课堂上,石老师运用她独创的“条件—结论”分析法,把一道高难度的考研试题轻松解决,思维过程一目了然。顾名思义,所谓“条件—结论”分析法,就是分别从条件、结论出发,以所学知识为依据,对条件、结论分别进行分析,环环相扣,步步入理,从而对问题进行求解或证明。这种分析法的探索,得益于石老师多年学习时的积累。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还是学生的石老师就已经应用这种方法解题,后来成为老师后,她又把这种方法应用在课堂上。“条件—结论”分析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证明思路的产生过程得以还原,从而使难懂的数学分析证明变得顺理成章。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非常有利于思路拓展,从而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的效果。许多考研的学生就是受这种方法的启发,解决了很多以前弄不懂的难题。

在石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能见到她独创的这种分析方法,还能看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讨论式课堂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受重视,石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穿插自主讨论的环节,要求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使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更多,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大大调动,真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兴趣小组模式、课前给学生提供自主讲题环节的小舞台,也是石老师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每节课石老师都会给每个兴趣小组布置作业,然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讲题。这种方式,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收获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信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不管是独创的“条件—结论”分析法,还是讨论式教学、兴趣小组、课前学生自主讲题环节,都是石老师为了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手段,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她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

精益求精 终获佳绩

2011年,石老师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首届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数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她独创的“条件—结论”分析法不仅征服了她的学生,更征服了当时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20多天的准备,石老师查阅了20多本相关教材,黑板上演示了N遍,脑子里回顾了不下百次,甚至走路吃饭时都在思考课堂环节的设置,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揣摩、认真推敲;教务处及理学院的领导高度重视并安排专家、同事听课、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参赛前精益求精的准备让石老师胸有成竹。现场比赛时,在抽中的题目并非心里预期的情况下,石老师依然凭借出色的临场发挥吸引了评委的眼球。比赛过程中,石老师一直保持平稳的心态,同平时讲课时一样,和观众有互动有交流。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过硬的教学技能,使得石老师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实至名归。不过石老师也坦言,第一名的成绩让她很意外,不过这种意外也是建立在她充分的准备之上的。20多天的辛勤付出终于在这个时刻有所收获,石老师不禁面露喜色,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2012年,石老师在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中,再次斩获一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这次比赛石老师和之前相比就显得驾轻就熟了。虽然准备充分,石老师依然没有放松。45分钟的录像课,石老师稳扎稳打,最终不负众望,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2014年,石老师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河南赛区决赛。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件的编排,石老师都付出了大量心血,一个月不停歇的辛勤准备,最终石老师再次喜获河南赛区一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尽管获此殊荣,石老师还是为没能代表省里参加全国比赛感到些许遗憾。

 正像石老师QQ空间里说的那样:梦想,如果没有努力做支撑,永远只是在做梦而已。石老师不是仅有梦想,她还把她的梦变成了现实。

教无止境 尚在路上

对工作的无限热情源自她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出身教师之家的石老师,在十岁时就立志成为一名老师。本科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石老师在郑州市某省重点高中担任数学老师,早出晚归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第一学期就把入校倒数的班,无论平均成绩还是高分段成绩,都提高到了年级第一名。

为了激励好友考研,石老师萌生了陪同考研的念头。暑假40多天专攻英语,走火入魔到三天三夜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甚至把卧室的一切摆设都下意识翻译成英语单词,觉得自己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就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工作专心复习。谈及当时的勇气,石老师自信地说:“我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奇迹。”她确实创造了奇迹,专业课(即数学)的复习只用了16天,6个月的时间考入郑州大学。

研究生毕业后,石老师来到中原工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她认为她所独创的“条件—结论”分析法对于高等数学、数学分析这些数学系的课程来说有更广阔的推广空间。因为梦想,她就不计得失地在做;因为热爱,她就不遗余力地在努力。

教书12年,石老师依然对每节课都充满热情、认真对待。备课过程中她会多思考解题的方法和角度,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课堂上她仍会充满能量活力四射,不丢下每一位学生。

“大学只是一扇门,真正的修行在路上。”石老师经常用这句话激励她的学生。她希望每位学生都能不辜负这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多泡图书馆,多读读喜欢的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石老师说:教书也是一种修行。教无止境,她始终走在前进的路上……

上一篇: 教学标兵(第三期)

下一篇:中原工学院2015年4月“善行义举榜”

关闭